详情
Marvel總裁引進《超人》宣傳《神奇4俠》,兩年後重啟MCU,鐵甲奇俠、美國隊長重新選角
黑料头条
更新日期:2025-07-21 21:14:56

【明報專訊】Marvel超級英雄片《雷霆特攻隊*》與《美國隊長4:勇敢新世界》叫好卻不算叫座,本周四(24日)在美國開畫的《神奇4俠:英雄第一步》(The Fantastic Four: First Steps)承受壓力可想而知。Marvel電影公司總裁奇雲費格(Kevin Feige)日前邀請少數傳媒茶聚,公布未來改革「7年計劃」,包括兩年後重啟Marvel電影宇宙(簡稱MCU),為人氣角色如鐵甲奇俠及美國隊長重新選角,亦談到《變種特攻》(X-Men)和《幽靈刺客》(Blade)等新片進度,他又讚DC超級英雄片《超人》出色,值得《神》片借鏡。

曾為Marvel執導《銀河守護隊》電影系列的占士根(James Gunn),因為網絡失言而遭迪士尼「炒魷」,2022年轉投敵營,擔任DC電影公司聯合主席兼行政總裁,編導新片《超人》叫好叫座,開畫10日全球票房突破4億美元(約31.2億港元)大關,後勁仍然凌厲。奇雲費格日前在Marvel電影公司總部跟美媒Variety等記者茶聚時,亦不避嫌大讚《超人》出色,他表示:「我非常喜歡它,敘事方式直接,觀眾毋須知道誰是卓越先生(伊迪佳費治飾),反正看下去便一清二楚。」

觀影門檻影響票房

奇雲費格藉以歸納Marvel電影近年票房失利的其中一個原因,正是觀眾詬病多時的「觀影門檻」,為了理解一部電影的來龍去脈,入場前先要翻看多部相關作品,他以兩年前《Marvel隊長2》為例,「部分觀眾拒絕入場,原因是他們未看過Disney+劇集《Ms. Marvel》,對於主角伊曼維拉尼(Iman Vellani)扮演同名角色一無所知」,最終票房收2億美元(約15.6億港元),有傳公司因此賠掉2.4億美元(約18.7億港元)損失慘重。

《神奇4俠》改變策略,奇雲費格表示:「觀眾毋須做功課,與其他Marvel電影無關,可以視為獨立作品欣賞。」《神》片是MCU第6階段的首部電影,未來兩年陸續推出重頭戲《復仇者聯盟5:末日之戰》(Avengers: Doomsday)及《復仇者聯盟6:秘密戰爭》(Avengers: Secret Wars),然後展開MCU重啟計劃,故事將會重返單一時間線,為一直只聞樓梯響的《變種特攻》和《幽靈刺客》等奠定基礎。

奇雲費格證實《變種特攻》由《雷霆特攻隊*》導演積舒利亞(Jake Schreier)接棒,講述一班年輕異變人如何看待身分、尋找認同的故事,將會起用全新演員陣容,「過去曾經扮演「X教授」的柏德烈史超域(Patrick Stewart)、「磁力王」伊恩麥基倫(Ian McKellen)、「雷射眼」占士馬斯頓(James Marsden)等都會演出《復仇者聯盟5》,但與新版《變種特攻》再無關係」。

早在2019年宣布《綠簿旅友》馬亞沙拉亞里(Mahershala Ali)擔綱主演《幽靈刺客》,至今仍開拍無期,奇雲費格表示一直進行籌備工作,「曾經考慮4個不同方案,包括以1930年代為背景,最後都被否決,我們只拍現代故事,而非繼續叫亞里穿著皮褸打喪屍」。

否認超級英雄疲勞

重啟MCU代表一些受歡迎但已離開的角色,有望再次登場,例如鐵甲奇俠和美國隊長。奇雲費格以《鐵金剛》電影作比喻,「亞馬遜美高梅公司正為下一代占士邦選角,重啟後的《超人》大衛哥倫斯韋(David Corenswet)亦很出色」。雖然羅拔唐尼(Robert Downey Jr.)與基斯伊雲斯(Chris Evans)地位無可替代,並不代表重新選角是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

「7年計劃」另一重任是增加利潤,今年推出《雷霆特攻隊*》與《美國隊長4:勇敢新世界》雖然票房回升,全球累收3.82億及4.1億美元(約29.7億及31.9億港元),但跟「合理回報」仍然有段距離。奇雲費格解釋在2019年《復仇者聯盟4:終局之戰》上映前,Marvel合共推出50小時影視製作內容,隨着此片票房大賣,全球勁收27.9億美元(約217.6億港元),迪士尼要求提高產能,導致「後復聯」時代的影視內容倍增至127小時,奇雲費格並不認為市場出現「超級英雄疲勞」,票房下滑的真正原因「並非需求太少,而是供應過多」,因此提出減產方案,未來每年只會推出1至3部超級英雄片,劇集更縮減至1部,實行貴精不貴多策略。

相關字詞﹕